“电影,让塞中友谊跨越山海紧紧相连”(共建文明百花园)

发布时间:2024-05-09 17:38:30 来源: sp20240509

  库斯图里卡(右四)亮相第十四届北影节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库斯图里卡(右)在北影节观影会上解读本届“天坛奖”最佳影片。   图片来自北影节微信公号

  库斯图里卡(右)为张艺谋颁奖。   图片来自北影节微信公号

  电影《黑猫白猫》剧照。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电影《地下》剧照。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电影《流浪者之歌》剧照。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历时9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以电影之名相聚北京。作为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在时隔7年后与北影节重逢,续写与中国电影和中国人民的友谊篇章。

  在怀柔雁栖湖畔,库斯图里卡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独家专访。回首过往,回首半个多世纪的文艺生涯,回首与中国人民交往的点点滴滴,库斯图里卡说:“感谢电影,让塞中友谊跨越山海紧紧相连。”

  ——编者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他是导演、编剧、演员,又是作家、音乐家。电影为他带来享誉世界的荣誉——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重要奖项全满贯以及戛纳电影节“双金棕榈奖”。

  凭借电影,库斯图里卡与中国观众相识相知。半个世纪前,他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扮演了一名游击队员,只有一句台词:“真走运,那儿就一个站岗的,咱们把他们都炸上天!”自此,他走上电影之路。这些年,他的多部电影代表作在中国放映,他的自传和小说集在中国出版发行,中国影迷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库”。

  关于电影创作

  为了记录消逝的历史和永恒的爱

  一部电影,让世界上更多人看见那段历史。

  “很早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名字叫做南斯拉夫,它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这是电影《地下》开篇的一句话。《地下》由库斯图里卡编剧并导演,表达了他最为鲜明的艺术风格。电影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跨越至90年代的波黑战争,讲述了巴尔干半岛上空绵延半个多世纪的硝烟岁月。电影叙事具有史诗般的气质,结构具有鲜明的小说特色,一个故事刺破另一个故事,一道峰峦遮蔽另一道峰峦,一个机巧打开另一个机巧,其中的铺陈与悬念的设置至为精巧,高潮迭起,尽见智慧。

  库斯图里卡将自己的电影与历史、时代交织在一起。《你还记得多莉·贝尔》《爸爸出差时》《流浪者之歌》《地下》《黑猫白猫》《生命是个奇迹》……他执着地用光影记录他所经历的这个时代,那些消逝的历史以及人类永恒的爱。每一部电影都可以看作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里面有很多眼泪,很多欢笑,很多灾难,很多生命的瞬间。

  “电影与文学总是与时代之变息息相关。”库斯图里卡说。我们的采访就从电影开始。

  记者:从您的创作经历出发,一部电影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又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

  库斯图里卡:在我的电影创作起步时,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处这场变革的旋涡之中,我非常关注并反思这一时期,去进入我感兴趣的区域来描述我想要表达的故事。

  所以一旦找到一个故事,并试图让它去还原历史,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你的戏剧是真实的,这是我所坚持的。斯拉夫人给这些电影加上印记,这让我们的电影相比其他电影更具诗意和更有趣。

  记者:您电影中常出现葬礼、婚礼、新生命的孕育等场景,乐队和动物也经常扮演有趣的角色。您为什么偏爱这些电影语言?

  库斯图里卡:这些意象确实常在我的电影中重复,因为我始终认为个人命运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又处于家庭的框架之中,因此当我试图以生活化的方式描述家庭时,婚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所有人来说,婚礼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巴尔干地区,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戏剧元素。

  关于乐队,我一直试图通过现场音乐来展现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现在很多电影如好莱坞电影,经常在失去了电影的节奏和韵律时,使用很多音乐。这种方式或许会被观众接受,但我却不以为然,我试图用现场音乐作为电影中英雄主题的音乐来源,并贯穿整部电影。

  记者:您的作品嬉笑怒骂,亦正亦邪,深入到巴尔干文化的最深处。您怎么评价自己的电影作品?

  库斯图里卡:我一直努力将艺术和商业融合起来。在中国,很少有人提到我最受欢迎的电影《黑猫白猫》,大概是因为人们将我的电影归为艺术电影。现在很多国家将票房作为主要参数,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作品是否具备优秀电影的元素。

  记者:您也会有“创作焦虑”和“票房焦虑”吗?

  库斯图里卡:我从来没有因为票房产生过焦虑。我很幸运获得了一些大型电影节的奖项,这帮助我的电影进入许多国家,比如《黑猫白猫》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个剧院上映了12年。这些电影并不是以票房为目标,它们想吸引的是更为真诚和严肃的观众。

  记者:人工智能是本届北影节的热门话题。您怎么看技术和媒介变化对于电影创作的影响或者挑战?

  库斯图里卡:电影正面临各种平台、各种新技术的挑战。观众可以通过更多方式观看电影,这是好事。媒体和技术的变革首先带来了需求,即需要更多专业的电影工作者。其次,更多的选择意味着大制作电影将会获得更多自由,去生产更加优秀的故事,然后在电影院中放映。目前流媒体平台确实对传统电影行业造成冲击,但优秀的电影一样会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关于电影节

  世界电影应当丰富多彩

  一张老照片,勾起许多美好回忆。

  1999年,库斯图里卡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将那一届金狮奖颁发给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照片上的笑容,定格中塞两位电影导演的意气风发。本届北影节开幕式上,张艺谋从库斯图里卡手中接过组委会“特别荣誉奖”奖杯。库斯图里卡说:“我愿意与艺谋导演一起跑完这场马拉松。”

  再忆“中国故事”,库斯图里卡谈到了那一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也谈到了今年的北影节。

  记者:您还记得当年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颁发给张艺谋导演的场景吗?

  库斯图里卡:当我在威尼斯观看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时,我被吸引了。当时有些评审团成员认为这部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这是愚蠢的想法。好电影就是好电影。这部电影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到了我的青春,让我觉得我眼中的英雄就应该像电影里的那位老师一样。

  记者:您参加过国际上很多电影节。在您看来,一个高品质电影节的意义是什么?

  库斯图里卡:这些国际电影节都非常出色。我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节,能让人们通过电影看到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最可贵的。

  记者:您多次参加各种国际电影节,北影节与这些电影节有哪些不同和相同?

  库斯图里卡:北影节让我非常惊艳。在这里,我看到了非常多元的视角和故事,有关于中国的故事、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也有非常现代化的故事。全球电影都在不断迭代发展,中国也一样。北影节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故事、不同叙事方式的迭代升级,也看到中国电影在制片、拍摄以及讲述故事等方面的水准越来越高了。

  记者:在观摩和讨论本届“天坛奖”参评影片的过程中,评委会成员比较一致的评价是什么?大家普遍关注电影作品的哪些方面?

  库斯图里卡: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团队的成长和进步。今年,关注家庭或个人命运的一些电影获奖了。这些电影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家庭内部,它们或将纪录片和故事片结合起来,或将个人命运与家庭联系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作为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您有什么评审标准和评审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库斯图里卡:对我而言,重点就是一定要非常好地捕捉到电影所要传递的情绪。我们评审的标准,一要看价值观,这是核心;二要看人文性是否足够;三要看艺术性。我们希望以公平公正的标准评审,选拔出我们眼中的优秀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

  电影是沟通人类心灵的媒介

  一个电影节,显现中塞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潜力。

  本届北影节为库斯图里卡的“中国故事”写下新的篇章。开幕式上,他为中国导演张艺谋颁发组委会“特别荣誉奖”;大师班上,他与中国作家余华、中国导演黄建新畅谈艺术;交流会上,他与中国影迷面对面;创投路演中,由他监制的中国电影引发关注;闭幕式上,由他所领衔的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将各项荣誉授予心中的“最佳”……

  记者:电影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合作。在您看来,全世界电影的故事讲述有哪些异同?

  库斯图里卡:讲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别人,而是真正把故事讲好。电影创作源于生活,创作手法可以是现实化的,但现实化并不一定要依附于生活的现实。

  每个电影人对创作手法有不同的理解,有各自的符号、象征和表达。有时候观众可能不理解电影语言,但能够跟得上故事和剧情,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还有一种情况,观众能跟得上故事和剧情,但其实那些剧情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很远。我们无需定义电影的类型,或者说哪种类型才能取得成功,每个电影人都有自己的艺术疆域,我们要超脱这种疆域去进行心灵、精神的沟通。

  记者:您认为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库斯图里卡:中文有个很有趣的词:阴阳。中国文化在阐释一个维度时还有另一个维度,这在其他文化中很少见。中国发展规模之大,在很多场域取得了话语权。现在有些国家试图压制中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看到中国在坚持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看到了中国电影在表达中国人的文化坚守和精神面貌。

  记者:中国电影有哪些特质是比较突出或者需要进一步彰显的?一个更多元的电影市场意味着什么?

  库斯图里卡:我对中国的了解很多来自我朋友余华的文学作品。通过他,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一种发展空间和可能,一种传统的戏剧性,一种个人经历历史的时刻。

  中国有庞大的观影群体和市场,非常重视电影人才培养,前景一片光明。中国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且有能力将这种软实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些现实题材中国电影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记者:在北影节的大师班上,您谈到正在创作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的电影。在这种跨文化电影创作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注意?

  库斯图里卡:不管什么文化,人性是相通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中国的电影,想要走上世界的大屏幕,引发共鸣,必须要有普遍性。

  在中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实际上是文明的前沿,中国电影很好地捍卫了自己的文化。讲好自己的故事,发展自己的电影产业,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欧美,这是非常明智的。

  尾声

  在北影节上,库斯图里卡承担着高负荷的评审工作。从怀柔到市区,又从市区到怀柔,他在各种工作之间往返奔波。谈到这些天来的中国印象,库斯图里卡说:“我很珍惜塞尔维亚同中国的友谊,希望这种友谊和兄弟情谊能够继续下去。”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友谊续写新的篇章,“老库”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也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库斯图里卡导演中国事务主理人宋晨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白宇、卫嘉)